技术领先,北斗多项性能超越GPS?
大到国防保护,小到手机导航,国内98%的新手机已内置北斗芯片,每天处理的定位请求超过1万亿次。
到底多厉害,让外媒赞叹不已?
实际我国启动北斗项目的时间并不算早,1994年,中国启动北斗项目时,GPS已经完成了全球组网。美国GPS系统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运营,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,已成为全球应用最广的导航系统。
但中国北斗用20年时间走完了GPS40年的路。从1994年立项到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,北斗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。
2000年,中国才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,比美国的GPS晚了整整36年。不过到了2018年,北斗系统一年内就发射了18颗卫星,这种组网速度创造了世界纪录。
2020年7月31日,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。当天的北京暴雨倾盆,但使用北斗导航的用户发现,信号没有飘过一次。
实际目前北斗系统拥有55颗在轨卫星,比GPS的32颗多了近一倍。这种三种轨道混搭的设计,让城市峡谷中的信号也不会掉格。
北斗的定位精度已经达到厘米级!
而在亚太地区,北斗实现0.5米精度,在国内2200个地基增强站支持下,部分城市可达2厘米级。
此外北斗系统独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是GPS所不具备的。这项功能能在没有通信信号的区域发送信息,可以说在应急救援、海洋作业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星间链路技术让北斗卫星能够互相通信,极大提高了定位数据的同步速度与稳定性。全国范围的地基增强服务网络成为北斗高精度定位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此外截至目前,北斗系统已服务137个国家,2024年产业产值达到5758亿元。预计到2025年底,北斗产业总体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。
在巴基斯坦,北斗系统用于军事领域,在北非的突尼斯,北斗导航卫星用于无人驾驶;在整个北非和中东地区,超过30个国家都在使用北斗系统。
在东南亚,泰国国家铁路采用北斗参与构建列车调度系统,在非洲,尼日利亚启动了“北斗农业监测计划”。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,北斗设备采购占比达58%。
此外北斗的民用服务完全免费并向全球开放,支持多模兼容。大量智能手机、汽车、工业设备出厂即集成北斗导航芯片,也就是说,普通用户无需感知即可享受高精度服务。
另外在2024年上半年,国内支持北斗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.36亿部,占比高达98%。这意味着几乎每一部新手机都已经内置了北斗功能。
可以说华为、小米等国产手机新机全部默认北斗优先。去年国内出货4.6亿部手机,GPS芯片份额首次跌破三成。
有多夸张呢?
到目前为止,已有包括泰国、埃及、沙特等137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北斗系统合作协议。
此外北斗系统还全面进入了民航、海事、移动通信等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,要知道北斗系统的军事价值不容小觑。2021年,媒体报道美国航母在航行途中突然失去了信号,无法继续正常行驶。
原因是中国在关键海域将156座GPS航标全部替换为北斗导航系统的航标。而在这种情况下,美国航母无法接收到原始信号。
但若是海上的船舰换装北斗系统接收器之后,不仅能够摆脱对GPS的依赖,也提升了安全性能。
可以说,北斗系统的建成意味着美国靠GPS监视甚至威胁其他国家的能力被大幅削弱,无法再通过GPS达成某些军事目的。
如今中国已经着手下一代北斗系统的建设发展,计划在2035年前建设一个更智能、更强大、服务更优质的卫星导航系统。我国还计划建设天基低轨星座系统,有望2025年前建成高精度网络,让全世界都享受到北斗厘米级定位服务。
曾经,中国因导航系统受制于人而忍辱负重,如今,北斗已成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,这个发展轨迹,实在是令人感叹,中国的北斗系统实在厉害。
西宁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